机器之心报道

编辑:张倩

这应该是科技造福人类最直观的案例了。

还记得那个凭借 Neuralink 脑机接口玩《马里奥赛车》、《文明六》的瘫痪患者 Noland Arbaugh 吗?刚刚,他更新了生活近况:过去 14 个月他读了很多书,比过去 11 年读得还多,目前已经计划重返校园。而且在脑机接口的帮助下,他成功得到了一份工作,除了自力更生还能养家糊口,自家房子的重建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日程。

Neuralink 由马斯克在 2016 年创立,致力于开发植入式脑机接口,以从大脑信号中解码运动意图。该公司的初步目标是让瘫痪者只用意念就能控制光标或键盘。

Noland Arbaugh 参与的是 Neuralink 自去年开始的首次人体试验。他在 2016 年的一次潜水事故中脊髓受伤,导致肩部以下瘫痪。2024 年 1 月,他接受了 Neuralink 的脑机芯片植入手术,成为全球首位使用该技术的人。

Noland 表示,他在植入手术后的 14 个月里表现良好,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。他每天使用 Neuralink 设备超过 10 小时,用于完成各种任务,例如控制电脑光标、玩游戏、浏览网络等。这项技术显著提升了他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,使他能够重新参与此前因瘫痪而放弃的活动,比如电子游戏和国际象棋。

从发文内容来看,Noland 虽然身体受伤,但仍然在积极面对生活,而且语气幽默:

距离上次更新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,对此我很抱歉。本来我特别期待做一周年的分享,但讽刺的是当天就因为我自己的愚蠢行为被黑客攻击了(接下来那周又被攻击了一次)。这些经历让我非常沮丧,甚至有点心灰意冷,不想再和社区互动。这完全是我的三重失误,我向大家道歉。我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好,也希望展现出最好的状态。总之,下面是近况更新。

自从上次更新后,我和 Eve(注:指植入设备)已经共同度过了一年。这个里程碑意义重大 ——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。除非你把对女性的生理欲望算作副作用(说实话我现在挺庆幸自己瘫痪了,毕竟这些欲望根本瞒不过 Eve,我发现她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伴侣)。祝贺 Neuralink 团队取得这项成就 —— 我说的是一周年里程碑,不是那个偶尔会闹脾气的植入物 —— 他们创造了既安全又实用的设备,值得所有赞誉。这改变了我的生活,也必将改变更多人。

在和 Neuralink 的合作中,我们一直在努力缩短校准所需时间,同时提高模型精度。我相信方向是对的,希望最终能把校准时间压缩到可忽略不计,甚至完全不需要校准 —— 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。此外我们会做大量反馈(从优缺点到程序漏洞无所不包)。可能多数人觉得这个环节枯燥烦人,但我深知它的价值,甚至开始享受提建议的过程。不过我这人话比较多,工作人员可能有点招架不住。但谁让他们选了我呢?现在想反悔也晚啦,这下该他们头疼了。

目前团队正和其他参与者进行一些绝密项目,连我都无权知晓。我一直缠着他们要机械臂,但还没成功。不过俗话说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」—— 也可能哭死了也没奶吃?希望我不是后者。

他们还在研究用植入体控制轮椅,虽然这创意超酷,但我明确表示除非完美达标否则绝不使用。毕竟万一失控撞进车流对谁都不好…… 或许我该在轮椅上装反光条?或者直接装个氮气加速罐?追不上就撞不到嘛。

他们还送了我个叫「魔法盒子」的设备,能把电脑连到任天堂 Switch 上,看来啤酒马里奥赛车大赛要安排了。小朋友们记住:喝酒不开车。其实最好干脆别喝。

最近团队在扩大运营规模,植入设备很快就会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数千人。记得申请啊!不过不建议为此故意把自己搞瘫痪 —— 以我的经验,瘫痪真没传说中那么好玩。

现在我每天使用植入设备超 10 小时(别吐槽我)。过去 14 个月的阅读量比之前 11 年半加起来还多 —— 没错就是 11 年半,数学不好的朋友请注意,这比我受伤时间还多 4 年。大学时我忙着... 做别的事,没空看书(细节就别问了)。

除了玩游戏、发短信(比 13 岁小姑娘还频繁)、调戏各种 AI(你们懂的)、写日记、学习…… 还有个好消息:今年我要重返校园了!原本一直梦想回得克萨斯农工大学(TAMU)完成学位,但多次联系都没得到实质帮助,感觉像在撞南墙。所以决定改上家乡的社区大学。当然如果有其他大学愿意收留…… 本人擅长海滩漫步、倾听心事,还能用舌头给樱桃梗打结。最后,我正在筹划长期自力更生 —— 这就引出了重磅消息。

通过 Neuralink,我找到工作了!写下这句话时差点哭出来。我参与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摆脱累赘感,既能养活自己又能补贴家用。接下来我要成为巡回主题演讲者了!要不是能用设备写演讲稿、做研究、经营业务、高效线上沟通,这根本不可能实现。下周我会公布个人网站、商务账号和预约信息,如果大家感兴趣也会在这里分享演讲行程。顺便预告:4 月 10 日我将在亚利桑那大学演讲。明眼人都看得出,没有 Eve 就没有这一切。

感谢马斯克、Neuralink、BarrowNeuro 和这个社区彻底改变了我的生命。这项技术带给我的希望和人生意义难以言表。事故后我从没想过还能帮助他人。在拥 Neuralink 前,我生活完全依赖别人。如今蒙上帝恩典,我竟成了别人的依靠。

最后还有几件事:

关于捐款或出力帮我家建房的各位,目前进展如下:图纸已设计完成,下月开始基建,正在申请补助和非营利组织援助,联系了几位潜在赞助人,也找好了施工期间的临时住所。虽然资金还没完全到位,但我们相信大家的善意不会白费。当前房市和经济环境不适合动工,观望或许更明智 —— 除非有人想捐个几百万?开玩笑的... 但也不完全是?说真的,我们不是要建豪宅,但全无障碍设计和高房价让成本听起来很夸张。

……

Noland 此番发言令人动容。

结尾,他还感谢了上帝并配上了一张吉卜力风格的全家福。

对于文中提到的机械臂,已经有人在帮他想办法。

目前,Neuralink 已成功为三名人类受试者植入了脑机接口设备。2025 年 1 月,埃隆・马斯克在 CES 2025 上透露,第三位患者的植入手术已经完成,且设备运行良好。马斯克还表示,2025 年计划为 20 至 30 名患者进行植入手术,显示出试验规模的快速扩展。

早期植入中曾出现电极线从大脑脱落的问题,导致信号读取效率下降(例如首例患者的电极功能一度仅剩 15%)。但 Neuralink 通过软件更新和硬件改进解决了这一问题,最新设备在信号稳定性和功能性上有了显著提升。马斯克提到,新一代设备将配备更多电极,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能力。

除了帮助瘫痪患者控制设备,Neuralink 还在探索更广泛的应用。2025 年初,FDA 授予 Neuralink 的另一种植入物 Blindsight「突破性设备」称号,该设备用于研究恢复视力功能。虽然具体试验尚未启动,但这一进展暗示未来可能实现通过大脑信号生成简单视觉的能力。此外,3 月初提交的「Telepathy」和「Telekinesis」商标申请表明,Neuralink 正在研发通过意念实现人与人通信或控制物体的技术。

如果这些都得以实现,人脑与机器的界限将日益模糊。这一愿景与马斯克长期宣称的目标一致,即实现「与人工智能的共生」,并可能缓解他所认为的先进 AI 发展带来的风险。

参考链接:https://x.com/neuralink/status/1905776032646643743

© THE END

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

原标题:《植入Neuralink脑机接口一年后,瘫痪的他找到了工作,还将重返校园》

阅读原文